海峡通讯 | “粮安八闽” 守护稳稳的幸福
发布时间:2025-10-22 | 阅读:8 次

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省粮食安全工作呈现出“五个更加”:增储扩容更加高效,建立了可满足全省购粮人口7个月消费需求的地方政府储备规模和661万吨国有现代化仓容,储备规模和仓容数量达到历史高位;收储调控更加稳定,并连续21年成功举办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;流通监管更加智能,163个原粮储备库、276个应急成品粮油代储点全部接入“智慧闽粮”监管平台;法治保障更加有力,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粮食安全保障条例,依法管粮管储能力不断增强;应急保障更加全面,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。

  “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,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”——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,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。10月14日,省委文明办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八部门和三明市政府在三明联合启动福建省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。在秋色宜人、五谷丰登的美好时节,“闽粮人”满怀喜悦之情,相聚“绿色之城”“小吃之都”,共同见证“粮安八闽”新气象。

  粮食安全,国之大者。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福建,是全国三大粮食主销区之一,粮食自给率仅21%,产需缺口超1900万吨,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尤为艰巨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福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强化生产、储备与流通能力建设,打造诸多特色亮点,打响不少品牌,让“八闽粮仓”更加充盈,让“中国饭碗”增添福建智慧。

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

“引粮入闽”:藏粮于产销协作

  2025年6月13日至15日,第二十一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。本届粮洽会共吸引超500家粮油企业参展,5000多名专业观众报名参会,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、山海协作,为保障粮食安全与多样化食物供给、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。产销协作又迎“丰收”:展会共收集主产省可供粮食数量1296万吨,福建省企业需求数量519万吨;征集粮食购销意向合同276项,数量450万吨,实现产销区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。

  本届粮洽会在科技赋能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跨越,44家粮机设备与粮油科技单位参展,还征集到粮食行业科技成果104项。现场新机器、新技术、新成果琳琅满目,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如火如荼。

  21年来,福建坚持每年举办粮洽会,不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,“引粮入闽”渠道更加畅通:先后与12个主产省建立政府间产销协作关系,实现全国粮食主产省全部参会;参展参会规模也越来越大,从最初的3000多人发展到超过500家粮油企业、5000多名专业观众,从单一的粮食贸易洽谈活动发展为集粮油展销、前沿科技对接、品牌推介于一体的综合性展会。通过这一紧密协作,从协作省份调入福建的粮食总量超过1亿吨,不仅有效巩固并拓展了“引粮入闽”的渠道,更为省内军需民食提供了坚实保障。以厦门国贸、象屿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福建大型粮食企业,将产业链延伸至黑龙江、吉林等产区,建立粮食生产、收储和加工基地,推进粮食产销合作向纵深发展。


“智慧闽粮”:藏粮于技术创新

  福建是粮食储备和消费大省,深知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性,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粮食储藏的新技术、新方法。

  走进福建省级储备粮长乐直属库可视化预警中心,蓝色调度大屏映入眼帘:通过全景数字粮库功能,粮仓内部场景无死角呈现,粮食出入库、粮温粮情、仓储作业等数据实时可见。

  2023年,福建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“智慧闽粮”购销领域监管信息系统,促成省级粮食管理平台提升、粮库信息系统提档、粮库智能化改造提速,助推福建粮食实现数字化、全覆盖、穿透式监管。基于顶层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的“智慧闽粮”系统,通过视频监控和每个仓厫粮堆内布置的传感器,可对粮食温湿度、扦样、质检等41类粮情数据全自动采集,生成库存、仓储、质量、粮情、出入库、预警等6张图表,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分析监测。

  目前,全省省、市、县级政府储备原粮、成品粮、异地储备粮、最低收购价粮已全面使用“智慧闽粮”系统,省级粮食购销监管平台共接入粮库400多个、仓房2000多座,全方位监测库存粮食。通过对实时粮情和历史数据进行AI智能分析,实现对“转圈粮”“以陈顶新”等违规行为,粮食发热、虫害、霉变等异常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等46种情形进行动态预警,用智慧守住管好“八闽粮仓”。

  福建高温高湿,适宜害虫、微生物全年繁殖和生长,粮情复杂多变、仓房性能提升及控温成本高。为应对上述情况,福建集成探索应用绿色综合防治、粮情智能监测预警、高效控温保质等技术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省级粮食安全专项资金将粮库功能提升改造、储粮新技术推广应用列入重点支持方向,每年安排资金进行补助。省级储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累计投入约1亿元,用于粮仓气密性、仓墙隔热、仓内吊顶及空调控温储粮改造,推动横向通风、硫酰氟杀虫、低氧富氮、综合控温、智能测气等储粮新技术研究应用。全省地方储备粮库100%应用环流熏蒸技术、粮情测控系统、机械通风设备,运用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、气调储粮技术的仓容比例分别达到81.9%、56.5%。


“粮安八闽”:藏粮于底线思维

  立足福建“两个前沿”省情特点,“闽粮人”始终以底线思维强化应急准备,加强储备端保障,确保应急稳妥可控。

  在备足储备上,福建抢先赶早实施增储扩容工程,开工新建163万吨粮食库容,7个省级粮库均提前建成,极大缓解了省级粮库仓容不足压力,有效发挥了储备粮守底线、稳预期、保安全的关键作用。

  2021年以来,全省各级累计投入50.36亿元,深入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,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一大批粮食仓储设施。截至2024年12月底,全省地方国有完好仓容741万吨(目标值700万吨),其中高标准生态粮库仓容345万吨(目标值300万吨),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。此外,还有在建高标准生态粮库仓容48.32万吨。

  福建还不断创新省级储备管理方式,积极探索“储加结合”轮换模式,选择一批有实力、讲信誉的粮食加工企业开展“储加结合”轮换试点工作,对部分优质品种实行“一年一轮换”。修订《福建省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的意见》,完善社会责任储备制度,构建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、互为补充的粮食储备新格局。截至2025年6月底,全省86家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5.13万吨。

  平时备得足、储得好;急时调得出、用得上。在备强体系上,全省已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应急预案体系,认定2231家粮食应急保障企业、1720家应急供应网点,打造“135应急保障圈”,实现主城区“1个小时”、周边城市“3个小时”、城市群“5个小时”应急保障,形成体系化快速响应格局。全省大米、小麦粉应急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47825吨,可满足全省购粮人口2.8天消费需求;食用油日加工能力12675吨,可满足全省6.06天消费需求:应急甚至极限状态下,粮油供应安全无虞。

  省粮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迈向“十五五”,全省粮储系统将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,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为核心,以提升战略应急能力为关键,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,加快构建资源配置更加优化、功能更加完善、保障更加有力、发展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体系,为筑牢国家东南粮食安全屏障、服务两岸融合发展大局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有力支撑。

版权所有: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
地址: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60号 | 电话:0591-87670156 |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
技术支持:海西天成 | 闽ICP备18027719号-1
扫码关注我们
分享到: